学生 | 教职工 | 考生与访客 | 校友 |

院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中文 | EN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团学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工作 > 正文

学院新闻 

Hot news

团学工作

围炉夜话|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冬秋月刊期征集投稿活动 《围炉夜话》“寒林寻善,霜野觅真”(三)

作者:孙 婧 张 鑫|发布于:2024年12月07日|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广习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加广阔多元的新时代文学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青年的综合素质,激发同学们的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2024年11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秘书处举办了围炉夜话月刊系列征文活动,向大家征集秋冬时节故事或人生感悟,旨在从中汲取温暖的力量,使得心灵在这秋冬之际能够收获慰藉与成长,经过前期大家的积极配合投稿,以及后期严密认真的评选,最终依次刊登大家的优秀作品。

以下为部分获奖的优秀小说作品:

岁月的温情:相遇在深秋(节选)

作者:孙

前文提要:北方小镇边缘,有片承载故事的白桦林,林边杨婆婆独居于此,孙女在外工作,她生活规律,日常静享林里的宁静美好。深秋傍晚,大学生小晴带着受伤小猫敲门求助,杨婆婆热情邀她进屋,处理小猫伤口。夜里,围炉而坐的两人分享过往,小晴谈大学时光与对外婆思念,杨婆婆忆往昔温情岁月,借此契机拉近心距、温暖彼此。

时间悄悄流逝,窗外的风渐渐停歇,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宁静与和谐。小晴决定留下照顾小猫直到它完全康复,杨婆婆欣然同意。于是,小木屋成了她们临时的避风港。每天清晨,两人都会围着炉火,品尝着简单的早餐,谈论着各自的梦想与未来。小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摄影师,记录下世界的美,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瞬间。她相信,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值得记录的地方,只要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那份独特的美丽。

杨婆婆则回忆着年轻时的愿望。她曾梦想成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传递知识的火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她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了周围人无数的温暖与爱。每当看到别人因为她的帮助而露出笑容时,她都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随着冬天的脚步临近,雪花开始轻轻飘落,覆盖了小镇的每一寸土地。小木屋外的世界变成了一片洁白,仿佛是一个童话世界。小晴用相机捕捉了这一刻的美好,镜头下的白桦林、小木屋,还有杨婆婆温暖的笑容,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她意识到,真正的美,往往蕴藏在平凡之中,等待着有心之人去发现。

小猫在她们的悉心照料下,伤势逐渐好转,恢复了活力。它在小木屋里跑来跑去,时而跳上窗台,时而蜷缩在炉火旁,成了两人共同的宠物和玩伴。小晴的假期也接近尾声,离别的钟声悄然响起。临别之际,她紧紧抱住杨婆婆,泪水模糊了视线。“谢谢你,奶奶,我会记住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小晴哽咽地说。杨婆婆轻拍着她的后背,笑着说:“孩子,记得回来看看,这里永远是你温暖的家。”

小晴离开后的第一个春节,她寄来了一本厚厚的影集,里面是她在小镇拍摄的照片,每一张都附有注释,记录着与杨婆婆的点点滴滴,还有那个冬天,小木屋的每一份温馨。照片中的白桦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小木屋炊烟袅袅,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而美好。杨婆婆看着这些照片,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思念。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冬天,与小晴一起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

从此,小晴与杨婆婆保持着联系,她成了小镇的一部分,也是杨婆婆心中永恒的牵挂。每当收到小晴的来信或电话时,杨婆婆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或接听,听着小晴讲述她在城市里的生活和摄影作品的进展。她为小晴的成长和成功感到高兴,同时也为她的忙碌和不易感到心疼。

而小木屋的故事,也在小镇上传为佳话。小镇上的人们纷纷传颂着杨婆婆和小晴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她们共同救助小猫的善举。它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在匆匆的生活中,不应忘记寻找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温暖和感动。

多年以后,小晴成为了一名知名的摄影师,她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展览馆。她的镜头下既有繁华都市的喧嚣与繁华,也有偏远乡村的宁静与纯朴;既有壮丽山川的磅礴与壮丽,也有细微之处的温馨与感动。但最让她骄傲的,依旧是那段在小镇度过的日子。每当她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关于遇见、关爱与梦想的美丽传说。

而杨婆婆的小木屋,依旧静静地坐落在白桦林边,见证着季节的更迭和岁月的流逝。每当秋风再次吹过,那片叶子落下时,总会有人想起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想起那段关于相遇、关爱与梦想的美丽传说。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秋冬如何变换,总有一种力量足以融化冰霜、温暖人心。那是人性的光辉与温暖的力量,它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作者的话:在撰写《深秋温情》这篇故事时,我仿佛踏上了一段心灵的旅程,穿梭于文字构建的温馨世界中,深切体会到了人性的美好与情感的力量。这不仅仅是一次创作的经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感悟的积累。故事以深秋的白桦林为背景,展开了一幅幅关于遇见、关爱与梦想的动人画卷。杨婆婆和小晴,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生命,在一次意外的邂逅中紧紧相连。她们之间的故事,简单而纯粹,却蕴含着深深的温情与感动。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我尽力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每一位读者,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年代的理解与交融。在创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无论是秋风中飘落的金黄叶片,还是小木屋里跳动的温暖炉火,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氛围。我通过精心雕琢这些细节,试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通过撰写《深秋温情》,我更加坚信文字的力量。它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在未来的创作中,我将继续探索这种力量,用文字去传递温暖、弘扬正能量,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与希望。总之,《深秋温情》不仅是一篇故事,更是一段关于成长、关于感悟的旅程。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情感与文字的奥秘,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用文字去记录生活、去传递温暖的决心。

尾声:生命的故事从不因寒季而失色,人生的旅途因相遇而绚烂。这篇作品中的一位老人,一个女孩,一只小猫,一座木屋,一场邂逅,交织出一段温情的故事,于寒冷的秋冬时节中温暖了你我。此次活动不仅描绘出了材料学子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也体现出了他们出色的文采,希望同学们能如小说中的小晴一样,用心中的温情来融化冬天的寒冷。

本次“围炉夜话”刊期征集投稿活动,鼓励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想,充实了材料学院的文化建设,增强了文学氛围,充分展现材料学生的文学功底和写作风采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月刊继续传达同学们的心声



撰稿:孙      

一审:王舰浩  胡俞泽

终审:马天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