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 考生与访客 | 校友 |

院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中文 | EN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学院介绍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学院介绍 

introduce

热点新闻 

Hot news

学院介绍

introduce

学院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济南大学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之一,学院始终赓续红色办学基因,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地方产业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具有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入选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首批高峰学科,材料学科ESI排名已进入前1.44‰,排名省属高校第一位。

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和材料物理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和国家一流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复合材料与工程和材料物理专业分别为山东省一流专业和山东省特色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均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建有教育部先进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先进水泥基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山东省绿色与智能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筹)、山东省太阳能光伏材料与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筹)、山东省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特种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管道气力输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能源转换与存储关键材料工程实验室、黄河流域固废资源绿色循环与高质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功能化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电化学储能关键技术与材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特种水泥基材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十几个部省级科研平台。学院是山东省硅酸盐学会、山东省复合材料学会和山东省颗粒学会的依托单位,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学院由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担任名誉院长。学院现有教工194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48人,高级实验师6人,专业教师中博士占比97.5%。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泰山学者系列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济南市“5150”高层次人才等30余人,并聘请了5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才担任客座教授,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等典型,“先进材料制造及应用教师团队”获第三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

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加强一流专业建设,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5门,荣获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1人,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2项,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4项。获山东省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2门,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4门,山东省研究生思政示范课1门,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山东省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17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3项,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1项。实施济南大学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1个,共有5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基地。

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科创赛事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20余项。培养学生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齐鲁最美大学生”等荣誉。每年有50%以上的学生考取重点大学、中科院、省属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就业率居我校前茅。在已培养的数万名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在内的学科带头人、工程技术专家和知名企业家,为我省乃至全国材料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在先进建筑材料绿色与智能制造、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绿色能源与环境材料、先进陶瓷与金属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研究方向上成果显著。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获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重点研发计划、济南市“一事一议”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300多项。科研经费超2.5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获国家授权专利40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学院积极推进成果转化,服务行业企业,近年来专利或技术成果实现转化100余项,总金额超5000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院以“紧盯国际前沿、积极拓展交流、立足自身特色、努力扩大影响”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科研合作、学生培养关系。获批国家教育部·外专局111计划,中非先进低碳胶凝材料联合实验室,与美国、德国、印度等行业知名院所合作建设“先进水泥基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泉城高端人才计划等一批国际人才合作、科研合作平台计划。与慕尼黑工业大学成立建筑材料与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金砖国家科技和创新框架计划合作研究项目,欧盟地平线项目等。获批建设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化培养基地,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威斯康辛州立大学等建立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举办第七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国际会议、中国工程院“引领系列”学术报告会暨济南大学先进水泥基材料高峰论坛等多次行业国际会议,有力促进了行业国内外交流。

学院拥有12000平方米的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装备包括Thermo Fisher ESCALAB Xi+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Thermo Scientific Talos F200X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JXA-iSP100电子探针分析系统、林赛斯TMAPT1000闪射法激光热导仪、林赛斯TMAPT1000热机械分析仪、布鲁克Tiger S8X射线荧光光谱仪、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380红外光谱仪、Horiba Lab RAM HR Evolution型激光拉曼光谱仪、日本电子JEM-2100Plus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布鲁克D8 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等先进的材料分析测试仪器,并拥有一批先进的材料制备与加工设备,设备资产总值近亿元。为教学科研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院秉承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济大精神,为建设创新性、国际化、有特色的世界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