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首往事,心潮澎湃。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我国不断向前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国家富强之路,民族复兴之路,人民幸福之路,也让各行各业与时俱进、真正地活跃起来。其中,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汇聚了数量巨大的优秀教师资源,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学校就在这一年,由“山东淄博工业学校”升格为:“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招收了近300名本科生,开创了建校以来进入高等教育新的一页。
当时,学校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直属管理。我还在国家建材局举办的教师进修班学习,1980年结业后,就来到了博山校园,正好赶上了第一届毕业生的专业课教学;现在担任济南大学校领导的程新、王志、杜斌都是当年第一届的在校生。由于师资和教学条件所限,学校只有硅酸盐工程、分析化学、自动控制三个本科专业,附设一个非金属矿专业的中专部。博山白虎山下四十亩地的校园不大,与淄博一中相邻,学生的文体活动经常与他们交流。
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十分艰难,硅酸盐专业只有“水泥工艺”一个分支。当时我国的水泥工业以立窑生产为主,崇尚“艰苦创业”,忽视“环境保护”;正如老百姓所说“晴天是扬(洋)灰厂、雨天是水(合)泥厂”,学生望而生畏,思想波动很大,不安心学习。因为教学仪器设备短缺,有许多实验我们必须要到工厂去做;学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必须在水泥厂学习一个月,顶岗位、三班倒,师生压力都很大。今年校庆返校时,老校友们还念念不忘当年实习的情景。苦中有乐,磨练了意志,增长了知识,使他们毕业后很快就能融入社会,刚进厂不久就能独当一面,适应性极强,大受企业欢迎。大部分校友,一两年后,就成为了水泥厂各级的领导。
1987年春节后,学校整体搬迁到济南青龙山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飞速发展,我们的教学条件也得到极大地改善。现代化的高档实验仪器设备进入了校园,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屡见不鲜,省部级的重大攻关课题逐年增加,教学科研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成立济南大学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山东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学校已有24个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92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31万余名毕业生遍布国内外。
我国的水泥工业在进入21世纪后,淘汰了立窑生产线,人工智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遍布全国各地;花园式的工厂,宾馆式的生产车间,取代了昔日的落后;我国的水泥产量、产品质量、能耗和环保标准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我们的毕业生走进了中国水泥协会、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大型水泥集团的领导班子,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对老师说:“是当年的博山精神鼓舞着大家,成功其实没有那么多大道理,踏踏实实地做事,努力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做到极致,就不愁事业有成”。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开放搞活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带来了进步,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坐标,是中国发展崛起的根本原因,更是助力世界经济走出困境、走向繁荣的重要法宝。只有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就能披荆斩棘,战胜艰险夺取最后胜利,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顺势而为,在人民幸福的期待中继续前行,共创着美好的明天。
陈绍龙老师
2018 年 12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