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职工 | 考生与访客 | 校友 |

院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中文 | EN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学生风采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学院新闻 

Hot news

学生风采

锐意进取 做青年创新先锋——访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邵月文

作者:|发布于:2022年01月24日|点击量: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而我校优秀学子,也喜获佳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邵月文,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该奖项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主办,邵月文是山东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

邵月文自进入实验室以来,取得过多项成果。在校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在Green Chemistry,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等一区期刊发表论文8篇,参与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优秀学生、济南大学十佳团员等荣誉称号。他跟随青年专家胡勋教授致力于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济南十大千亿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勤以筑基 志以攻坚

做正确的事,并比旁人更努力,这是邵月文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要获得成功,总要比旁人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他多次强调勤奋刻苦、脚踏实地的重要性,表示越努力才能越幸运。

刚进入大学的邵月文充满好奇,积极参加了多项组织活动,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大一偶然报名SRT,进入实验室后,他充分利用时间,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地方——学习积累科研技能,为今后的科研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当其他同学课余时间四处玩乐时,他在学习实验技能,积极参与师兄的毕业论文来拓宽视野;当其他同学收拾好行李回家欢度假期时,邵月文选择留在学校实验室,为了一份数据彻夜记录;当其他同学无所事事躺在宿舍玩手机时,他已经在不懈积累之中尝试写论文,参与各项竞赛了……

这个世界上任何奇迹的产生都是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而得的,首先承认自己的平凡,然后用千百倍的努力来弥补平凡。邵月文表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所以学长在发现自己对科研的喜爱与热情之后,退出了一些社团组织,专心致志地投身于科研创新。有舍才有得,虽然他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但最后的收获让一切都变得值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勤奋好学、积极思考在邵月文看来是非常优秀、极为重要的品质,是成功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垫脚石。

邵月文提到,济南大学为同学们建造了优秀的科研平台,提供了很多科研机会,贵在坚持,贵在抓住这些机会。正因为他抓住了各种机会,积极加入课题组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积极参与竞赛锻炼自己,才能为当下的成就筑基。

潜心科研 砥砺创新

创新是一个时代的主旋律,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科研创新与每一位大学生密不可分,但似乎又距离我们十分遥远。邵月文表示,科研创新,就是一个从无到有、日积月累的过程,耐得住性子才做得了科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话简明扼要地为笔者解释了科研的特点。

一入科研路,漫长且艰辛。科研之路任重而道远,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当笔者问及当初是如何走上科研之路时,他欣然向笔者分享了大一时的某次机缘巧合:当时和好朋友一起组队参加科研立项活动,并借此机会进入了实验室,这个过程使他对实验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自己开始慢慢地摸索,也渐渐发现了自己兴趣所在。

谈起此次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邵月文的眼中放出科研工作者独有的光亮,他向笔者介绍道:“每个高校只有一个名额,很荣幸济南大学将我作为候选人推荐上去。这个过程挺曲折的,从递交材料到最后终审大概进行了五个多月,历经了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淘汰一部分人,每一环节的等通知阶段都是最难熬的,同时这个阶段也最需要我调整好状态再度出发。”他意味深长地告诫笔者:“知识对于我们青年人永远不会够用!不要对自己一时的成绩沾沾自喜,要时刻抱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访谈之余,他很热心地鼓励笔者多去尝试,“不要害怕犯错误,你在前面犯的错误越多,在后面犯的错误就会越少”,同时“别对自己放松,才会收获一些别人收获不到的成果”,邵月文建议本科生应该多进入实验室学习。当笔者问到参加一系列比赛前的准备工作时,邵月文表示:“不论是科创比赛还是学科知识竞赛,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主要看平时的努力程度。参加科创比赛,前期需要做许多努力,取得研究成果后相比于竞争对手会更有优势;参加数学建模之类的竞赛,知识储备十分重要,在平时对知识要做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

“潜心科研,不断钻研;砥砺创新,不忘初心”这十六个字是对邵月文的科研之路最真实的写照。在科创道路上,他拥有了许多受益终生的品质:奔波在教室与实验室的风尘中,他拥有了优秀的时间管理能力;深夜不断调节记录马弗炉温度的日子里,他拥有了持之以恒的生活态度;与导师深入探讨课题研究方向的过程中,他拥有了独立自主的思辨能力。这些难得的品质,使他一直保持优秀,同样使他的科研之路越走越宽敞。

不负期望 笃定前行

做科研若没有导师,犹如一艘在黑夜里前行的船,看不到明亮的灯塔。谈及导师给予的帮助时,他甚为激动。所谓师傅领进门,领的便是方向。邵月文提到:“有了导师的指引,我才知道我现阶段该做什么事情,才有了明确的目标,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导师帮我及时修正错误,优化方案,指点迷津,我才能更好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从而取得今天的成绩。”笔者相信,每个导师都愿意帮助那些心存感恩,并将感恩化为动力继续奋斗的学生。

一滴水成就不了整个大海,一个好的科研成果从来不只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在团队合作方面,邵月文强调,要多参与团队的研究,并在团队中尽力付出,因为一个科研项目会涉及多方面,不可能一个人了解整个项目的方方面面,只有团队成员都尽己所能,相互了解,在合作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科研视野,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科研的旅途不会一帆风顺,唯有团队携手,共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拦路虎,才有可能抵达胜利彼岸。

面对此次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他谦虚地说道:“我只是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和同学们的信任!”优秀的人总是各方面都很优秀,学长的感恩和自律值得我们学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谈及未来的大学生活和人生规划,邵月文明确地说自己想做一名大学老师,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其他人,让更多人受益,同时自己所在专业很有应用前景,以后的发展也会更有优势,他想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科研成果,也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学长坦言希望自己能成为像导师那样的人,因为导师一直都是很多人的榜样,也因为自己的喜欢和热爱,将更加有自信地走下去!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与邵月文促膝长谈让笔者收获良多,他交流的各方面经验如海上的灯塔,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采访结束了,但邵月文的一番话语却深深地印在了笔者脑海里,挥之不去。科研之路贵在坚持,成在坚持。笔者衷心祝愿他有一个美好的前程。